作者:冷风吹断树枝。
对于一个赛道的研究,绝对不能满足于宏大叙事,而是应该进行更多的深入调查,依靠动态中的竞争去评估一家企业的优势。只有对企业的业务足够了解,才能真正搞懂一家公司的价值。
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ICL)是一个优质赛道,行业渗透率不足10%,与国外相比,渗透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主要国家ICL渗透率对比,来源:银河证券
这种以邻为镜的逻辑没有错,但最终是否真的能够达到日美的渗透率标准,其实依然很难说。海外的高渗透率是事实,但那些研究报告没有指出的是,海外医疗体系与我国存在极大的差异:日美国家私立诊所多,这些诊所当然不愿意繁重的检验设备费用和运维成本,因此会选择外包性质的ICL,而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直接套用高渗透率逻辑真的合适吗?
正是基于ICL行业的这种预期差,我们才认为这是。
01分级诊疗真的是最大的利好吗?一直以来,分级诊疗都被认为是ICL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但实际上,分级诊疗加速会利好ICL,这却绝不是一个硬逻辑。
分级诊疗确实会利好ICL,但这个政策本身真的能够顺利推进吗?谁会是推动者,它又会动了谁的利益呢?如果你了解赤脚医生的故事,了解上世纪90医院的突飞猛进,了解本轮医改已经持续了二十年还需要不断“深化”,就会明白医疗需求并非总能得到满足,改革也并不总是“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现阶段,医疗卫生改革进度总体是落后于社会整体改革的。
从年国家卫健委对公立医疗体系评估打分的结果来看,分级诊疗推进的效果有限。按原文表述,“年,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中位数与年基本持平”、“科学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一是在诊疗水平方面。医院的CMI值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两句话外之音在于,医院承接了太多低难度的需求,这些事情本该下级医疗机构来做,分级诊疗的进度很可能低于预期。
那么分级诊疗究竟难在哪?为何推进的进度难以达到预期呢?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既得利益者很反感分级诊疗,其二患者的心中没有形成分级诊疗的概念。
图:分级诊疗示意图,来源:国元证券
试想一下,医院的主任医师,大批患者慕名而来,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患者中有疑难杂症者,但更多的则是普通病例。显而易见,这些患者的人数和治疗费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您的收入。
而现在,有人说医生您太辛苦了,我们帮您把普通病例的患者挪走至医院,您就只需要安安心心的处理疑难杂症就好,这时您的心中作何感想呢?就算您无惧收入下降,但科室主任能同意吗?院长能同意吗?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怀疑医疗队伍的职业操守,但显然也不能事事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考验人性。如果不改变游戏的玩法,即使再崇高的理想也只会停滞不前。
退一步来说,即使我假设的情况不存在,全国的分级诊疗进展顺利,那么ICL行业的表现又怎样呢?我们以全国医疗分级改革先进城市唐山为例,研究一下ICL的境况。
医院为核心,唐山市成立了四个医疗集团(也有说法是六个),医院医疗集团、医院医疗集团、开滦医疗健康集团、医院医疗集团。它们覆盖了市中心区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县级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同时,全唐山市已建成29个功能完善的医联体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医联体成员之间实时视频远程会诊、远程心电、彩超诊断等,以及放射影像、病理阅片等非实时会诊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就医。
这些举措跟ICL行业有关吗?似乎并没有。根据金域医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