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率先在中国拥有大量用户的原因
在第一章里,我介绍过纸币诞生的历史,我准备在这一章里扩展这个话题,分析一下虚拟货币的未来。为此,我先从美国加息和虚拟货币为什么会在中国率先拥有大量用户说起。
年的五六月间,人民币的隔夜短期利率飙升,一度超过40%,尽管这是偶尔因资金外流引起的短期利率暴涨,但从中国大陆流出的资金,其去向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
当时,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FundsRate)这项政策利率正在阶段性上调,而且,由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出台并持续9年的美国量化金融宽松政策,事实上已经在年6月谢幕。
所谓量化金融宽松政策,并非中央银行上下调整的政策利率,而是中央银行基于对景气施加影响的思路,通过调整货币量本身进行运作的一种方策。
在具体操作上,中央银行推出这项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民间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余额,为市场增加货币供给。
而其运作过程先是由美国中央银行从民间金融机构手里回购国债和票据,以便增加中央银行账户的活期存款余额。然后,促使民间金融机构按存款余额比例为企业融资,或者直接利用活期存款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理财,以达到增加市场通货量的目的。
日本早在年3月就已经采取了这种政策,一直延续至今,而美国是从年11月开始的。
美国分阶段陆续叫停这项量化金融宽松政策,意味着此前量化宽松的环境里司空见惯的美元供给,即中央银行通过从市场上购买美国债券释放的美元现在开始减少了。
美元供给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回落,使得美元的筹集越发困难了。
在年的夏季阶段,根据劳动环境和物价环境计算出的理论值表明,一度回落到1.25%的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超过5%。美国设法让利率回归正常,在改善劳动市场状况的同时,防范今后有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加速。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像港币那样处于固定汇率制之下、汇率浮动与美元挂钩的通货,一旦美国金融政策转为紧缩,这些通货都将出现疲软的倾向。
另外,中国的人民币虽然已经与美元脱钩,但也没有采用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属于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的通货,即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然而,人民币与港元相同,也有随美国加息而趋于疲软的倾向。
所以,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对美元没有采取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其通货都与美国的利率自动同步,其政策利率也必须跟着上调。在这种机制下,不管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景气如何,利率都将自动上调。
这种情况很容易让那些市场参与者联想到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景气恶化预期,导致通货抛售和资本流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为了安抚这种不安情绪,当局会设法稳定随资本外流而出现的汇率浮动,在对美元固定汇率的框架内,为使通货保值而采取汇率干预措施,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然而,抛售美元干预汇率所用的资金,来源是中国的美元储备,外汇储备的不断减少,对于人民币和港元的持有者来说不容小觑。
在美国本土,美元供给减少,借贷美元的成本上升,美元因此而相对升值。另外,对美元采取固定汇率机制的中国香港,为了稳定港元价值必须出售美元干预汇率。由此看来,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卖出所持的美元,即外汇储备,势必引起市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