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框架 >> 框架介绍 >> 正文 >> 正文

在亚洲打造小北约印太13国对华形成包围之

来源:框架 时间:2023/2/17

拜登遏华图穷匕见,印太战略初露峥嵘,下一个北约在亚洲?

有一说一,美国真的越来越小气了。

此前,拜登政府为了彰显自己的盟主气质,将东盟8国的首脑请去白宫喝茶,在众目睽睽之下,宣布启动一项针对东盟的大型投资计划,总金额“高达”1.5亿美元。

听上去是不是会让人以为每个国家能分到近万美元?

不过,真实情况要“残酷”得多。

在这1.5亿美元中,有万会用在海洋安全领域,用来“保持印太地区的自由和开放”,翻译一下就是:为了保护印太地区相关国家的“贸易自由”和“航行自由”,拜登打算向东南亚增派更多的海岸警卫队人员和装备,建造更多的军事基地,“帮助”你们提高海事防卫能力,所以这万其实是给我自己用的......

那么,剩下的万才是分给东盟的?

事实上,只有万。

这笔钱用来发展清洁能源项目,而且还有附加条件——必须向美国指定的公司或机构购买项目......这笔钱从左口袋拿出放到右口袋里面,合着参会国家成了过路财神?

顺带提一句,在去年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东盟与中国的外贸总额依旧超过了亿美元。

美国并非一直都这么小气。

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比现在自信地多。

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在欧洲的蔓延,年,美国正式启动马歇尔计划,在四年的时间里,美国向西欧援助了超过亿美元,除了资金外,其中还包括技术援助,这可无法完全用货币价值来计算。而且这笔钱,在当时不但可以直接兑换成黄金,而且90%是不需要还的!

年,全球GDP为亿美元,当年的亿在今天价值不小于亿。

没有这笔援助,西欧各国绝不会过得像今天这般滋润,对他们来说,再生父母也不过如此。

再看看给东盟的这1.5亿美元,也难怪美国自己的媒体都看不下去。

(美国国家亚洲事务研究局资深研究员AnnMarieMurphy认为,拜登推行的印太战略难以实现)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拜登为什么如此热衷?

在他看来,中国所在的印太地区,总人口占世界的6成,GDP占世界的4成,而且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欧美传统强国。

这就意味着,一旦美国在这一地区失去了话语权,美国的全球霸权在事实上就会不复存在。

雄心勃勃的印太战略

最近的美国,好像经常朝令夕改。

一边说不会支持“新冷战”,背地里对华的制裁一样没少,反而越来越多。

大家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言语会骗人,行为也骗不了人。

今年春天,美国发布了印太战略的相关文件。

全文有19页,笔者概括一下文章内容,其开篇说道:

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全面加强了与新兴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应对包括中国的竞争、气候变化到疫情在内的各种紧迫挑战。

文件开头就把“中国的竞争”列在首位,其目的已昭然若揭。

正文内容由五个方面构成:

1.自由与开放

加强建设民主机制、新闻自由及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舆论战得继续搞)

提高印太地区相关国家的财政透明度,打击腐败并推动改革(插手各国内政)

确保按照国际法来管理和使用印太地区的自然资源,包括天空和海洋(美国自己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公约,却让其他国家遵守国际法)

在关键的新兴技术、互联网等领域推进更深一层的合作(确保自己和自己的盟友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占据优势)

(美国至今未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互联互通

加强四方安全合作(QUAD)

加大对印度的支持力度,确保其在区域内的领导地位

扩大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和太平洋岛国(现在明白为什么王毅外长造访太平洋岛国,让美国这么紧张了么?)

(澳大利亚新任外长紧随王毅脚步造访太平洋岛国,可见其紧张程度)

3.繁荣

未来十年内,印太地区将有15亿人加入全球中产行列,我们将推动它的经济继续繁荣(你们富起来了,我美国必须分一杯羹)

确保产业链的安全和多样性发展(美国对中国产业链依赖太深,不安全,如果能转移到东南亚是最好不过的)

通过与七国集团(G7)之间的合作,加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竞争)

4.地区安全

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大陆与台湾最好维持现状,能拖多久拖多久)

以创新方式在快速演变的威胁环境中发展,重点包括太空领域和网络空间(中国的太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太快,美国感觉到了威胁)

加强于日韩两国的协调,强化威慑能力,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套在日韩脖子上的链子得紧紧了,不能让他们跑到中国那边,朝鲜核武器令人头疼,必须解决)

继续兑现美英澳(AUKUS)的承诺(自古盎撒是一家)

(有研究机构认为朝鲜已经拥有45枚核弹头)

5.加强合作

与盟国一起制定和年的目标,达成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环保议题是西方最大的政治正确,也是彰显美国领导力的重要抓手)

结束新冠疫情,加强全球健康安全(美国医药公司的钱还得继续赚,让我关闭生物实验室是不可能的)

(美国辉瑞公司的财报显示,疫情期间,它成为全球药企收入排名第一的企业,年辉瑞的收入为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92%,普通股东到手的净利润是.79亿美元,同比增长.57%。这都大大超过了疫情发生之前的业绩)

大家不难看出,美国所谓的“挑战”,其实指的就是中国。

所以,印太战略发布之后,拜登开始了一系列活动。

第一步,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拨款1.5亿用于“加强与东盟各国的联系”,通过试探它们的态度,寻找离间中国-东盟关系的切入点,但效果如何前文已有分析,不再赘述。

第二步,拉拢日韩。

尹锡悦积极配合,选择与美国保持一致,身为一国总统,还对着美国国旗敬礼,其孝心可见一斑;

(还是有不少韩国网友对尹锡悦的敬礼行为表示赞赏,由此可见美国对韩国的渗透之深)

日本人就不爽了,我跟爸爸才是最亲的,这怎么能忍?于是开启了一波疯狂操作,日本自卫队对外称自己可不好惹,我们拥有一流的反击能力,打击目标囊括了中国几大最重要的军事决策机构,与此同时,拜登提出了自己的印太经济框架,目前已有十三个成员国,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

第三步,拉拢印度和澳大利亚。

在日本召开四国峰会,岸田文雄、莫迪、澳大利亚新任“亲华”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参加了会谈,BBC认为,此次四国峰会将成为亚太版北约的基础。

12天能做什么?

能让美国与中国周边的14个国家完成会谈,甚至包括哈萨克斯坦。

谁还嘲笑拜登人已老,精力不济?这效率可不是一般的高,由此可见:

一张针对中国的包围网已在构建,亚太版北约的雏形已现。

美国的杀气已弥漫在西太平洋,那么拜登的“新北约”能实现吗?

要击败中国,必须先战胜自己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美国防长奥斯汀访问了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一个是美国的前殖民地、一个是最为亲美的弹丸小国、一个是“东南亚小霸王”,美国原本信心满满地以为能直接拿下,但事实却打了脸,三个国家都表态不会在中美之间站队。

唱黑脸的走了,唱红脸的又来了,美国副总统哈里斯随后赶到,准备了一套“自由民主”套餐招呼东盟各国,但效果还是不理想。

(美国国防部长访问越南以加强对亚洲的支持,奥斯汀是拜登政府中首位访问东南亚的官员)

(美国副总统会见新加坡领导人,讨论经济和安全问题)

于是,拜登不得不亲自出马。

为什么笔者认为,美国要想拉拢东南亚国家击败中国,必须先战胜自己呢?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美国必须确保东南亚战略的“惠他性”,不能总把遏制中国挂在嘴边,这样才能让东南亚国家配合自己。

目前,东盟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全面配合美国来遏制中国,包括上述三个国家。

新加坡:国小人少,经济严重依赖马六甲航线的繁荣稳定,它必然最为担忧中美冲突引发的地区动荡恶果。

越南:虽然它不会在安全上信任中国,但美越之间的历史恩怨和制度差异不会因为美国几句忽悠就能消除,“一边倒”的选择不符合越南本国利益,毕竟承接中国的落后产能几乎是其自强之路的唯一选择,美国是给不了它的。

(图为越南国防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