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1.2.施工组织设计
1.3.主要规范、规程
1.4.有关标准、图集
1.5.有关法规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结构概况
第三章、施工安排
3.1.劳动力组织及职责分工
3.1.1.现场管理人员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工程经理4名,现场工长4人,技术员8人,质量检查员4人,安全员4人,其他管理人员若干。
3.1.2.工人数量及分工
第四章、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学习有关规范、规程,按规范要求编制钢筋施工方案,包括基础底板、基础反梁、集水坑、电梯井、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板钢筋等的加工、绑扎等施工内容。
组织工人学习直螺纹接头的工艺操作、钢筋加工、绑扎等施工工艺标准。
熟悉钢筋直螺纹连接工艺规程及规范要求。
按设计要求放样,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全部正确。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按设计、规范列出本工程墙柱筋接头锚固一览表(包括错开百分比、错开长度、百分比系数)、保护层厚度一览表,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接头百分比、错开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要进行处理。绑扎前保护层偏位按1:6调正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4.2机具准备
钢筋机具准备一览表
4.3.材料准备
4.3.1.钢筋场地准备
钢筋场地要求:钢筋原材堆放区、半成品钢筋堆放区、钢筋机械加工棚等场地道路混凝土硬化,且排水通畅。原材堆放用商混浇筑作业区。在钢筋堆场设4m宽的通道,加工好的半成品钢筋放在防雨篷的堆放场区。
进场安排:钢筋进场均按规定位置放在指定的场区内,根据有关部门规定,钢筋在夜间进场,由塔吊负责运入指定钢筋堆放区内。钢筋原材开捆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检验合格,并征得质量检查员和主管工长的同意。
根据GB-《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5.2.1规定:
原材试验报告单的分批必须正确,同炉号、同牌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不大于60t作为一批;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E、HRBE、HRBE、HRBFE、HRBFE或HRBF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堆放要求:
A.原材:进场钢筋原材按未检验钢筋、检验合格钢筋、检验不合格钢筋分别堆放,并挂标识牌.
B.成品和半成品:已加工好的钢筋按绑扎顺序分类、分区码放整齐,成行成列,成品和半成品存放场地挂标识牌,待用成品和半成品挂标识卡,标识卡标明钢筋规格、钢筋编号、使用部位及数量。
4.3.2.材料要求
4.3.2.1.钢筋
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文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进场钢筋的生产厂家、规格、型号、数量应与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中所标明的相符合,指标符合有关标准、规范。钢筋的外观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大于1.3。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某些部位出现塑性铰以后,钢筋还具有足够多的变形能力。
A.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必试项目:拉伸试验、弯曲试验
取样数量:同一厂别、同一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每一验收批取一组试件(拉伸3个、弯曲3个)在任选的钢筋中截取。见证率不小于30%。
B.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必试项目:拉伸试验、弯曲试验
取样数量:同一厂别、同一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每一验收批取一组试件(拉伸3个、弯曲3个)取至不同盘。见证率不小于30%。
4.3.2.2.铁丝
钢筋绑扎用的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钢筋绑扎铁丝长度参见下表:
钢筋绑扎丝长度表
4.3.2.3.垫块
用水泥砂浆,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砂浆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根据不同的部位要求,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柱子竖向主筋水平定位框和定位箍筋(注意要内外双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