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框架 >> 框架介绍 >> 正文 >> 正文

课题指南研究内容的框架结构与写作要点

来源:框架 时间:2022/7/9
北京专业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092833.html

本文根据杨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转载请在留言开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作者简介:

杨老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CSSCI期刊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擅长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定性分析方法等。上一节,我们讲完了研究对象(课题指南|研究对象:一段话告诉评委自己到底要写什么)。紧接着,这一节,我们要讲一讲总体框架,即我们要怎样具体展开自己的研究,这一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我们强调过,课题申报书有两大重点,一个是我们的文献综述(包含文献的梳理和文献述评),另一个是看我们的总体框架,因为总体框架是我们主要研究内容的展开,通过看总体框架可以知道我们这个研究要研究几部分,每部分要研究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像国社科,它是比较高层次的、研究倾向非常显著的一类课题,所以前面它要有学术史的梳理(文献综述),而像是部级课题,它是以应用型为导向的,这类申报书前面没有文献综述,但是它最为突出的就是研究内容,那么这一研究内容就是要解决具体怎样开展研究的问题。这一部分,我们大体的逻辑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也称为叫导入问题、分析问题、导出问题。围绕着一般做研究时候的基本逻辑来展开。我们可以写3-5条,具体要写几条,要取决于我们的研究内容,目前普遍性地鼓励大家写5条。考虑到高层次课题研究内容多的情况,写的条数少,有些内容展不开或者无法实现高度凝练,所以可以写5条,但不能再多了,如果篇幅太大,也会影响整个体系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另外,每一部分写的时候都使用“总-分”结构。各个小标题(或每一小部分第一句)是“总”,后面写我们如何展开具体的研究是“分”,各自来解析前面的小标题或者是文中的第一句的表述。同时,这5点之间各部分逻辑要严密。在具体内容的呈现上是解释每部分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罗列目录。要告诉别人这部分我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做,而不是像写专著的章节目那样把它给列下来,像这种章节目的表述形式(七八年前可能还有)现在已经没有了,都不这么写了。

01

内容结构

具体来写,初稿要求每个人都要写5条。要想一想,把我们自己手里研究的这个课题分解成为5条,每一条要凝练出一个小标题。那第一条要写什么,第二条要写什么,每条写个字左右,一共5条。最终,我们写字到字左右就可以。在这5条的论述里,呈现形式是“总-分”结构。如何体现分,就是再在每个(小)标题下面使用序号再写上。一般这5条都是(如下)这样来划分的:1)导入环节就是我们提出问题的环节,一般情况下写一条。如果这个研究它特别聚焦在某一概念上,那么第一条里面可以写一些相关的概念界定、追溯或者是相应的理论依据,也可以写与这一个问题相关的发展历史。就是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我们在做大规模的正式研究之前,前面要有一个帽子。这个帽子可能有历史的,也可以写它的发展历史,也可以写相关的理论,如果我们课题的理论视角特别新颖,也可以对这个理论做一个梳理。或者是有一些特别新鲜的概念,也可以对相应的概念做梳理,这是第一条我们要做的事情。2)分析环节就是我们分析问题的环节,要把我们研究的过程给整理下来。比如,整个研究分成两步或者三步(2-3条)。在这几步里面,如果我们按照它的实施过程来划分可能会更好一些。比如,前面我们要做一些理论上的准备,或者是要进行设计问卷,再针对调研进行相应分析,要构建模型等等…我们按照方法实施的过程来写就比较好写,阶段划分也很明确。除了按方法以外,还可以按照其他的逻辑要素来写。像传统的人文学科,它里面可能就会涉及到现状分析或者是问题分析,就是我们研究的这个东西它到底有什么问题,再下一步是原因分析,就是造成它有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下一步是经验分析,就是其他地方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经验。这样一种逻辑,在申报书的写作里也很常见。这就说明在分析问题环节的三小条里面,又分别使用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大家可根据自己的课题,选哪一种都可以。3)导出环节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环节,可以写一条也可以写两条。如果我们的研究,它的应用性、对策性倾向很强,比如选题就是“XX的路径研究”,可能就要在导出环节里多写一点,可以写一些国外的经验,或者是国内典型地区的一些经验。最后一条可以写对策、建议、路径、构建一个怎样的机制都行。当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俩之间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区分状态,如果我们在分析部分写了两条,那么在导出部分(最多)写两条。如果我们在分析部分写了三条,那么导出部分只写一条。总之,最终不能超过五条。

02

写作要点

1)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内部还可以再分条,每条(建议)要分三小条,分条还可以使用序号。2)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内容是描述如何开展研究的过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用什么作为依据,然后我们要调研多少人等等,一定是如何开展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研究本身。有些人写课题本子,直接把他自己的研究结论和观点放上来,比如:就这个问题有以下三条原因,分别是“一…二…三…”,这是不行的,应该在下面解释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发现这个原因,这是对于总体框架这一部分的要求。以下图为例:像这个申报书,我在写的时候就是按照前面讲的逻辑要素来进行分条的:第一部分是相关的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问题分析,第三部分是新型模式它的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是构建框架,第五部分是实现路径。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第二三部分是分析问题,第四五部分是解决问题,是按这样的逻辑来的。这里还可以换,把第四部分上移到第三部分的位置,然后把第三部分改成国内外的经验借鉴,作为第四部分。这样,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第二三部是分析问题,第四五部分是解决问题,也是可以的。只要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上能行得通就行,下面可以再分条,我们是要求大家写3条,每一小条前面再加一个小序号。以“社会福利供给侧改革理论分析为例”:第一(①)是依据什么理论要做什么事儿,第二(②)解构里面的要素是干什么的,第三(③)要归纳总结一个供给模式,第四(④)……,按照这样的路子来介绍我们如何去做研究。形式上如此,但具体到每一部分,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安排。如果是做定量研究的,就按“制定指标-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收集资料-资料分析-构建模型……”这个路子来。

03

注意事项

?反面(易犯错误)1)容易把框架写成教材,像编书一样面面俱到,就是条框化。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如何怎样,这种呈现形式已经过时了,随着申报书质量普遍提高及对它自身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章节目提纲式的申报书,近些年已经不再这种表述了。我们必须要明确地告诉别人(评委),我们怎样去做这个研究,而不是仅仅只展示这个研究的结构。2)内容要写得丰富一些,切忌内容单薄。有些人可能把它就写成了一篇论文的设计,一篇论文分了这么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研究背景,第三部分是调研,第四部分是资料分析,第五部分结论。有可能会搞成这个样子,这也是不行的,也不能把它写成一个调查方案。这个框架里要体现出一个完整的研究的过程,所以内容要很丰富。?正面(正确要求)1)要有问题导向,我们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研究问题非常明确地在这个框架里拆解出来。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达到研究目标,我们要去干什么事情。2)脉络要清楚,比如我们分了5部分,是按照研究的过程来分的还是按照我们一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来分的。它有一个大的脉络,同时,每一条里面也有它自身的小脉络(就是我们说的每一条下面再分三小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内容要完整,我们的研究不能缺项。比如说我们用调查分析,要发布问卷份,但是后面没有对这份问卷做进一步处理,这样内容就不完整,就存在缺失。4)工作量要饱满,我们要告诉读者(评委),我们要干多少工作,比如说在全国,我们要找几个省进行调研,每个省要找多少城市,然后我们的样本量要达到多少,必须要有一定的工作量,我们必须要在研究框架里有所体现。…未完待续……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