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框架 >> 框架发展 >> 正文 >> 正文

土木人日记剪力墙设计常见问题连载第三回

来源:框架 时间:2025/7/24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m.39.net/pf/bdfyy/xwdt/
九、剪力墙连梁设计。《高规》7.2.27条:连梁的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4、连梁高度范围内的墙肢水平分布钢筋应在连梁内拉通作为连梁的腰筋。连梁截面高度大于mm时,其两侧面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mm;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两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混规》11.7.11条:剪力墙及筒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5、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可作为连梁的纵向构造钢筋在连梁范围内贯通。当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的面积配筋率尚不应小于0.3%。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较高的LL腰筋配筋率不满足要求。部分连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mm,腰筋采用墙体内的水平筋,直径为8mm时,则不满足《混规》11.7.11-5条要求。此类错误在审图过程中发现较多。十、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要求。《高规》5.3.7条: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2、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按照朱炳寅编写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JGJ3-》的解释,参考《高规》附录F.1.6条的规定,结构设计中“嵌固端”的刚度比不应小于4,对于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考虑地下室四周填土影响的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也不应小于上部结构首层的4倍,当地下室结构与上部结构首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小于1.5时,能基本满足对上部结构的嵌固要求。十一、框-剪结构中,框架剪力调整问题。《高规》8.1.4条: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Vf≥0.2V0(8.1.4)式中:V0——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底层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Vf——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或某一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Vfmax——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2、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条第1款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予调整;3、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调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并满足本规程第4.3.12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时应注意,调整系数PKPM默认为2,有时计算时,会超出2,此时应修改上限值。当调整系数过大时,可能是方案不合理,应调整结构方案。调整分段数取1不合理,地下室部分可不调整,顶层一般与标准层不同,也应单独调整;柱子数量不同时,不应按1段调整,这些问题在审查时经常发现,应引起设计重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