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等问题亟待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回顾了课程思政和教学能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概括了其四个特点,即政治性、生成性、情境性和融合性。其次,借鉴国内学者和以色列、越南两国的英语教师能力框架,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融于其中,参考金字塔模型,建构了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模型。最后,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教师能力提供借鉴。
1引言
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纲要》从宏观层面上阐释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中观层面上明确了建设目标和内容重点,微观层面上构建了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体系,明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至少开设两学年,成为高校受众最广、开设时间最长的课程之一。而语言又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因此,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施者。因此,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是主力军(陆道坤,;教育部,)。但是,大学英语教师课时量大,授课学生数量多,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各高校和单位也以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外语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笔者认为,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效果,以及发挥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的引领作用,其逻辑起点是对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具体涵义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由哪些结构和要素构成?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几乎没有。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对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这一概念进行系统阐释,以期在理论探讨方面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