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框架 >> 框架资源 >> 正文 >> 正文

楚国800年简明历史第一集楚国为什么叫

来源:框架 时间:2024/7/30

楚国年简明历史!第一集

声明:本文由百家号地名帝于年原创。

本集主要讲五个字楚、荆、芈、熊、鬻

楚字的渊源

楚国历史从哪里开头,哪里讲起呢?楚地作为广泛意义的地名,地名帝认为就从楚字来源开始吧!

传说,黄帝时期大臣仓颉创造了文字,初期因形而字,即创造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人口手等字。

汉字演化简明资料

一般认为,甲骨文是商朝时期主要记录祭祀情况的文字,文字通常书写在龟甲或牛骨上,后人将这种文字称为甲骨文。但是,从黄帝到商的创立者商汤,长达千年左右,漫长的文化发展,商朝之前应该出现中国文字的基本框架结构,即文字体系框架基本上形成。什么意思呢?基本汉字在商建立前就出现了,商的甲骨文是商对先古汉字的总结与发展。联系到楚地的楚字,在楚地名词出现前就应该出现。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对语言的概括与抽象化。

楚字变化示意图

楚字本身表达动作,在林中,在树丛中出进。楚字普通话是形声字,读第三声。甲骨文的楚字由林字、口形和脚形构成。

其实地名帝认为,更多的是在落叶灌木丛中出进。为什么呢?对于其中的口,更接近圆形。有的资料称为家园住所,意思是在林中建立家园,以吻合楚国的早期拓荒历史。我认为这个口应该是池塘,林是树丛,人走向周边长满树丛的池塘,目的是捕鱼。人类早期是渔猎采集业,渔业占据重要地位。虽然从炎帝神农氏开始从事农耕业,但是渔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不利于拓荒垦田的地区,如果是河流池塘多,渔业自然是首选。

人类在池塘边的树丛中进进出出,低的树条刮拉身体时,楚的声音出来了,为什么不写作出呢?因为这个出有特殊性,有树丛有池塘。这是因行为而造字。

荆条图片

这个树丛是什么植物呢?如果是高大树木,池塘里阳光不足,难以使水里动植物生长,应该是低矮的树丛。而荆条是池塘边最常见的植物,且韧性好,高度在1米左右,非常符合楚字的需求。所以,楚字的本意思是人走向荆条围着的池塘捕鱼。

武汉市城区湖泊示意图

我已经另文介绍姑苏的苏字是捕鱼,渔业发达。今苏州地区仍然是江南水乡,渔业资源丰富,阳澄湖大闸蟹久负盛名。江汉地区,古今都是河网密布,湖北省又号称千湖之省,武汉市的湖泊之多,城区水域之大,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不多见。武昌鱼更是大名鼎鼎、享誉天下、尽人皆知。当苏字特指古苏州地区后,楚字即特指今江汉地区。

汉江流域河流众多江汉地区湖泊密集

关于荆楚,荆州地名由来

为什么不讲楚荆呢?

据《清华简楚居》记载,楚国先君是鬻熊,音玉熊。鬻熊的妻子妣厉生儿子熊丽时难产而死去,儿子熊丽存活。母亲妣厉死后,楚地巫师就用荆条包裹其遗体埋葬。为了纪念她,后来楚人就称统治核心区为“荆”,如荆州等。有的资料称用荆条包的是她的剖腹产的腹部。包全身更具有合理性,荆条是楚地渔猎采集业的标志,其特点坚韧顽强和周边物质丰富,寓意天堂之上,无所忧也。包全身更体面,且当时楚极落后,殡葬资源与殡葬习惯应该是入土为安,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刑字的变化1刑字变化2

刑字与荆字的关系,先有刑字后有荆字,刑字早期是两个戈与一个刀,意思是武力控制。后来演化为井加刀,意思是井田制的秩序需要武力维护。加上草字头,意思是用荆条抽打犯小错的人,如负荆请罪等。不过楚先民的荆与植物荆条有关。

荆字变化

荆字意思还可以指,将荆条去皮后的白色棍叉制作为钗。古代的妇女,买不起金钗银钿,就把荆枝当钗别发髻,以整理好头发便于从事劳动,用粗布来制作衣裙,所以有荆钗布裙的说法。拙荆就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什么意思?楚先民女子可能具有以荆为钗的习惯,所以荆又称为妇女,这是语言学的借代用法。如小红帽今天没有来,小红帽借指常戴红帽的那个同学。

荆钗布裙

先民对母族的纪念,即源于历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的习惯性影响,如古代姓氏以女字旁居多(姒、姬、嬴等),更源于后人对于母亲伟大牺牲的尊重与缅怀,所以楚地又称荆楚,而不称作楚荆。统治核心地区称为荆,后人称为荆州!

保康县示意图荆山示意图

关于《尚书·禹贡》中对荆州表述,“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山一般认为在湖北省保康县及周边地区,这里位于楚先民都城丹阳之南。是古都丹阳城附近最大的山。

尚书禹贡的九州示意图

《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书,“尚”是“尊崇”的意思。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大禹谟》记载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含义为:人心变化莫测,道心中正入微;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要真诚地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理想和目标,最后使人心与道心和合,执中而行。什么意思?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坚定目标与信念,不忘初心,团结人心与政治建设相结合,精准前进,必然有成!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当然,这其实反映春秋战国时诸子的政治理想。

淅川县丹阳说位置示意图

一般认为,《尚书》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所编辑的上古时代政治理论书籍。因此荆州、荆山的概念无法排除以古楚国先君命名的原因。因在现有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具体的九州概念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期的作品。所以,大禹的九州论,荆州之说是一家之言。

什么意思?先有楚先民关于荆的生活环境,再有楚先民关于荆的生活行为,最后才有楚先民关于荊的地名出现。

关于芈、熊、鬻

①楚与芈

华胥氏示意图

芈,不少资料解释为华,在甲骨文中,只有“华”字而没有“花”字,其中“华”的初期古字形像是一株长满了花的树。在文字演化中,华由木本花变成草本的花。华的本义是花。中华的华与华胥氏有关,据《史记·帝王世纪》记载:“包牺氏母曰华胥。”包牺氏就是伏羲氏。《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太皋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华字演化示意图

什么意思呢?伏羲氏母亲为华胥氏,伏羲氏后人为炎帝、黄帝等。中华是中间、中央之地,亦是华胥氏后人所居之地,故为中华之地。这说明华胥氏后人是以今豫陕晋三省为核心地区的古代中华文明的部落群体。华亦指女子的美貌,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母系社会部落与外界交往,特别是婚姻状况的反映。

胥字演化示意图

关于胥,读作胥(xū),形声字,从肉,疋(舒shū)声。它的本意是走,大腿带动小腿和脚而走。现代汉语中,由于为琐事奔波,不停与民沟通的小官称为胥吏。华胥氏的胥反映该部落迁徙或与其他部落合作协同的频繁性。主动与外界合作,华胥氏能够不断发展。值得说明的是某某氏并非一定特指某一人,更多的是指某个部落或小部落联盟的群体。

楚女秦后芈月影视剧形象

芈字到底指什么呢?芈,普通话读音mǐ,粤语读音me1me5,粤语相对普通话而言,更多继承了古汉语读音。芈,为羊鸣,是拟声词。羊喘气时,向上出气为芈,即现代汉语的咩,从粤语中我们看到了咩音的成分。什么意思呢?芈的本义是羊鸣叫,反映先楚君主源于与羊有关的生活,捕羊、养羊或牧羊活动频繁。芈与楚字反映早期楚民渔猎、牧羊生活行为。

②楚与熊

熊字演化示意图

关于熊,熊的本义是能,下加火是能量大,力量大,力度大。原指头大,肢体短粗的凶猛动物熊。楚先民的祖先用熊氏,可能源于图腾崇拜,在山林中,对动物熊的敬畏,转而视为自己的保护神、吉祥神,以期自己的安和与其他部落竞争中占据优势。姓源于母系社会,氏源于父系社会。但是,由于历史性习惯,姓仍然保留下来,与氏一起构造为姓氏。

③楚与鬻

关于鬻,鬻的本义是粥,鬻是会意字,音玉(yù)。其中的鬲是煮饭的炊具。两个弓字代表热气腾腾。意思是米在鬲里热气腾腾。鬻熊名字反映楚先民从事饮食方面能够煮饭。鬻的另一个意思是水流溪谷之间,如淫鬻描述水流激荡的状况。山溪河流属于渔业,米属于农耕业,两者之间的物质交换也称为鬻,即卖的意思。如卖官鬻爵。之所先楚君主称为鬻熊,而不为熊鬻,原因在于,鬻熊即熊蚤为领导人时期,多与外界在物质上互通有无,将渔业产品与其他部落,特别是与农业部落交换产品频繁。即以物易物的买卖兴盛,使渔猎部落的楚先民能够用粮食做饭,提高生活质量。

古楚地今景风光图武大

小结:

古中原文化发达,因在池塘荆条丛边捕鱼,而创造楚字。古楚地湖泊众多,渔业丰富,故称楚地。楚国先君妻子产子而亡,以荆葬之,追思缅怀,故其统治中心区后称荆州。芈源于捕羊、牧羊生活,熊源于图腾崇拜、鬻源于物质交换。

安徽省寿县楚文化博物馆资料

声明:本文由百家号地名帝原创,非经作者地名帝许可,禁止制作任何以本文为基础的文字作品和文化产品。转载复制保持注明地名帝作品,侵权必究。谢谢。

(下集预告)熊绎立国,熊通称王。

街拍资料楚楚动人

感谢您的阅读支持,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