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框架 >> 框架优势 >> 正文 >> 正文

领导是如何控制下属的通常也就是这15招

来源:框架 时间:2023/2/15
广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5816.html

文/马梓开

郑重声明:本文仅通过作者百家号发布,全网维权,侵权必究。

全文约字,阅读需要6分钟。

身为团队领导,尤其是管理较大的团队领导,比如所管理的团队人员超过50个以上,就要考虑如何做好团队控制的问题了。

这里的控制,当然不是人/身控制,而是指站在管理角度,使得工作可控,人心可控,信息可控,资源可控,工作的完成可控。

一个领导的能力强不强,关键就看他在管理的过程中能不能做到控制良好,能不能在有效激发人员潜力和动力的前提下,做好对团队人员及其工作的可控。

可控度把握越好的领导,越能建立强有力的团队,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让整个团队如臂使指,凝聚力、战斗力更为强大。

01从心出发,改变观念和思想

人的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当然是由其思想决定的。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听到领导开会时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是因为他知道这很重要。

但是知道不等于就做好了这方面工作,强调也不等于就能做好这方面工作。

所谓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通过别人来做好事情,通过别人来实现目标。如果你对大家的观念、思想和认知缺乏足够影响力和控制力,怎么谈得上对于团队的管控呢?

团队要管理好,就要从心出发,从对于人心原有框架的改善或推倒重建开始。

如果管理者不懂如何改变别人的观念,如何给团队人员洗/脑,如何消除原有的不适合团队管理要求的东西,那么新的东西如何能够在团队中变得根深蒂固、变得枝繁叶茂呢?

从心出发,就要了解大家心中所想,知晓大家心中所思,明确大家心中的期待,分析和归纳大家足以影响团队现状和未来的观点、观念和认知,而后通过系统调整思维加以调整。

思想不到位,行动肯定是不可能到位的;

认识不到位,做事的水准是绝不可能到位的。

所以,洗刷不适合团队的原有观念和认知,确立良好的价值观和心智系统,是做好团队控制的第一步。

想想看,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为大家“洗洗刷刷”?

如果思想不统一,观念混乱,认知高低错落,那你想要管好这个团队就比较难了,想要获得对团队的良好控制,就更是难上加难。

02确立目标和愿景,用向前看来提升召唤力

管理者统一思想,改变大家原有认知,靠的是新的心智系统,也要靠团队目标和愿景的拉动力与召唤力。

现实是工作,目标是未来;

现实是如何做好一点一滴,未来是如何实现更好愿景。

目标和愿景提供了一种拉动力,一种召唤力,一种如同灯塔一样的指引力。

目标越清晰,愿景越准确,大家对未来的图景在心中的画像也就越精准。

当团队目标和愿景体系完善而清晰,并将目标转化到每一个人的工作和行为中去的时候,团队的控制其实就渗透在其中了。

想想看,你的团队目标清晰吗?愿景准确吗?目标有没有深入人心,有没有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当中,成为他们工作行动的方向和指南呢?

用目标来拉动,用目标来牵引,用目标来实现更好的管理。目标的前方,正是美好的愿景。

03确立结果导向思维,让大家为了结果做好过程

当我们说到目标拉动时,必然要考虑到目标拉动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目标和愿景既是统一思想的工具之一,同时又是落实工作管理的工具之一。

作为管理者什么最重要?当然是达成目标最重要。

而唯有控制好过程,才能实现对目标达成结果的可控。

当每个团队成员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个人目标的实现时,团队管理就会变得更容易更顺畅。

所以,作为团队领导,必须确立结果导向,让大家盯着目标,更盯着结果。

一个下属行不行,好不好,看的主要内容就是目标达成度。如果目标没打成,说一千道一万又有什么意义?说得千花乱坠又有什么价值?

以结果为导向,让大家养成紧盯结果,强化过程执行的想法,而管理者做好相应的督导工作,那么监控与监督就会逐步落实了。

而监督也好,监控也好,督导也好,其实都是团队控制的一部分。

04确定立场,笼络人心

团队领导做好了上述工作就可以了吗?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实现对团队的良好管控力,还需要界定大家对你的立场,对你的认同度,对你的态度和配合度。

唯有在做出这方面的衡量之后,领导才能明白如何笼络人心,以及有多大的必要去笼络人心。

在笼络人心方面,领导者常用的手段就是画饼、给小的利益,适当帮下属的忙,或者提供更多新机会等等。

通过笼络人心而达到大家对领导的高度认可,解决个别人的不认同立场,才能实现团队整体状态的可控。

05明确游/戏规则,确定管理机制

团队领导想做好对团队的控制工作,还需要明确游/戏规则,落实好团队管理机制。

团队游/戏规则,就是团队内部的互动指南,就是团队人员自我约束内容。

公平合理的规定,框架明确的要求,人人平等的感受,无一例外的坚持,就能使管理机制变得有血有肉,可以充分落实了。

管理机制是针对团队内部管理的,也是针对目标的实现实施的;游/戏规则更多表现在一种需要在团队内遵守的规矩。

有管理系统,有管理机制,有明细的框架和要求,那么就可以有效限制大家只能在规则许可的尺度内开展工作。

遵守了当然没事,越规了就要进行惩罚,这当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了。

06准确界定肯定与否定,信任与排斥

身为管理者,在团队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明确;鼓励什么,压制什么必须清晰;信任什么,排斥什么也必须一目了然。

领导者的肯定与否定,信任与排斥,提倡与反对,表面上看起来无非是一些观点或看法,其实却是对团队内在行为的一种理性限制和引导。

有了良性的限制和引导,大家就知道团队想要的是什么,排斥的又是什么。向着领导所肯定、所赞同、所欣赏、所信任的方向去努力,而主动排斥和压制那些不良倾向,久而久之,这就会形成团队的价值取向,形成团队的文化。

因此,这种对肯定与否定,信任与排斥的界定和坚持,也是控制团队的一部分。

07约束、限制和边界:越清晰越好

团队内部是一个规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规则的执行和道德的遵守问题。

社会有社会的道德标准,团队也需要有团队的道德标准。

团队靠什么来约束大家,靠的是团队文化,靠的是目标分解,靠的是机制力量,靠的也是道德约束,情怀引领。

在约束与限制方面,哪些是你的团队所需要明确的底线,哪些是你的团队所要遵循的标准,作为团队领导必须清晰。

有底线,有标准,有红线,大家就知道自我的行为规范如何与团队的需求相适应,就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合适的,至少不会碰触到团队红线和底线的。

这当然也是对团队进行控制的一部分内容。

08密结上司,培植亲信,培养心腹

在团队的管理中,领导要想得到大家的积极配合,没有亲信和心腹是不行的。

亲信的力量需要培植,心腹人员也需要栽培。当然,没有来自上司的密切支持和协作,很多工作同样不好做。

对领导者来说,亲信人员如同可以交心的朋友;心腹人员则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上司和亲信为你撑腰,如果没有心腹为自己忙前忙后,为自己表达意见,为自己做自己不方便做的事情,帮自己打探消息,那管理起来肯定会特别费力。

对领导者来说,亲信的力量在于团结大家,而心腹的力量在于把领导的意志和决心传递到团队中去,并及时找出来那些可能损害领导权威和地位的不利因素。

09控制信息通路控制资源来源

身为领导,当然明白团队内的信息是如何流动的,是如何传递的;也明白想要管理好团队,就要控制好信息和资源。

有了亲信和心腹,领导在控制信息通路上,就有了好的帮手;而控制和利用资源,本来就是领导权限的一部分。

领导无非是把资源的控制和利用,做得更加到位而已。重要的资源,价值高的资源,核心的资源,领导肯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资源就是力量,资源就是权柄,资源就意味着价值。

当领导控制好信息通路,善于做好信息采集和筛选,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时,当领导控制好核心资源与价值资源的时候,领导自然就能对团队实现更好的掌控力了。

10要求什么,就考核什么

身为团队领导,基于带动团队成长,实现团队目标,对大家肯定会有种种要求。

既然有要求,就要有贯彻。

如果想让领导者的合理要求得到彻底贯彻,就必须有配套措施,或者叫配套的考核机制。

如果团队领导有要求而对大家的考核不够,或者自己的要求和考核不配套,那就会形成要求只是要求,是不是能得到重视,是不是能顺利落实就很难说了。

我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多次发现,考核什么,员工才会重视什么;不考核的内容,领导说的声音再大,员工也权当没听见。

11确立个人权威,强化个人影响力

想做好对团队的管控和领导,团队领导者没有个人权威是万万不行的。

如果你缺乏权威感,大家就没有可以信赖的核心力量;如果你没有权威感,大家凭什么要听你的,要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如果你没有权威,当然团队中就会有其他的权威来弱化你的位置,弱化你的作用。

所以,团队领导者通常会采用多种方式为自己确立个人权威,想方设法打造个人影响力。

管理者的权威,来自管理的专业性,来自个人头顶的光环,来自个人得到的授权,也来自个人在团队中的说一不二,一言九鼎。

管理者的权威,同样来自于杀伐果断,来自于眼光超前,来自于视野开阔,来自于心胸博大,格局和见识高于大家。

12平衡关系,平衡利益,平衡情感

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平衡利益的过程,就是一个平衡各方面关系的过程,就是一个平衡大家感情和感受的过程。

所以,团队领导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和平衡能力。

如同一台设备一样,如果没有内在的平衡力量,设备运行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的。团队的运行,相比设备可能会更加复杂,所以需要不断做好各方面的平衡工作。

这种平衡工作,也是团队控制的一部分。

领导能力出色的人,都是平衡感特别到位的人。

我们看到有些领导在小题大做,其实是因为他在寻求自己想要的平衡感;有些领导在息事宁人,因为这样做才能得到团队内在的平衡;有些领导则大事化小,因为如果不做这个动作,团队平衡可能就会被打破。

所以,平衡在于关系上的平衡。有了关系上的平衡,各种问题才好处理;平衡也在于利益上的平衡,有了利益上的平衡,各种利益才能得到相互照顾;平衡当然还在于情感平衡,如果团队因为个别问题处理不当引起大家的情感失衡,那领导当然就可能面临失去人心的情形。

13评价、衡量与调整:总在不断进行

在领导的各项权利中,评价权、评估权、衡量权和调整权,往往是领导重视度不够的权限。

实际上,这些权限运用好了,同样能得到对团队的良好控制力。

如果大家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在于你的评价,在于指标数据,那么对你的安排、指挥和要求,就会更加配合。

我们知道,考核内容往往有两类,一种是量化考核指标,一种是非量化考核指标。非量化的部分,则往往与领导的权限运用相关,与领导的个人感受相关。

当团队成员的评价权、评估权、衡量权和调整权掌握在领导手里时,相当于对个人绩效的考核就掌握在领导手里。

为什么有的领导不太喜欢所有指标都搞成可量化的?因为全部指标都可以量化的话,个人可以发挥的空间,可以施加影响的空间就会小很多。

而领导对于团队成员的评价也好,评估打分也好,综合衡量也好,都会影响到员工的绩效,更可能影响到员工的调动、换岗、晋升或离职。

那些聪明的领导者总会善于利用这些,让大家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让大家按照他所给出的方向去做。如果做得不够好,领导可是有权做出人员的调整的!

14以运动和活动来调动热情

在公司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很多公司也好,团队也好,都会定期不定期搞各种活动,搞可以激励人心的PK活动,搞各种友谊赛、小组赛、冠军赛等等。其目的仅仅在于比赛吗?当然不是。

通过各类活动,领导者可以看出来每个人的参与热情,可以对表现良好的员工做出适当奖励。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团队活力,而且让那些敢于挑战自我的人得到奖励,提高了其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那些排名靠后的员工,也会被大家公开拎出来露脸。

所以,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也能实现领导意图的满足,强化对团队成员的控制。

15适时制造恐慌感,让团队人员因此而紧张

团队气氛需要控制,团队人员的心态需要控制。

在职场中,懂得万事万物都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处于动态的调整中,处于动态的波动中的领导,如果发现团队过于平静了,他们自然会搞出点动静,让大家紧张起来。

不仅如此。对那些经验丰富的领导来说,制造紧张不是目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解决棘手问题。

比如选拔人员时,给那些名列前茅的人制造紧张空气;淘汰落后人员时,给那些业绩靠后的人员制造紧张感;在公司发放奖金或提成时,给所有的人制造紧张感。

这种紧张感就会带来多多少少的恐慌。而恐慌感的形成,对于领导们采取更多措施,甚至是不利于大家的措施就会形成良好前提。

有了这个前提和基础,当领导释放出好消息就显得宝贵,释放出坏消息就显得很正常。(MZK)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