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初创的一家公司成功需要钱、技术、人才、资源。所以,我们要用股权团结这部分人。薛兆丰教授在《经济学通识》书中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可靠的,但你又必须与无数人相互协作才能改善生活”。为什么要找合伙人?因为创业成功需要有很多人的相互协作才能够达成。
徐小平老师特意总结了一句名言:“人生最悲惨的事,莫过于初恋时不懂爱情,创业时不懂股权。创始人股东要有顶层股权布局的逻辑,好的布局能够看出未来公司的发展前景跟筹划。
一,静态股权分配的基本规则:
基本概念普及:
股权九条命一说:
1、绝对控制权67%,相当于%的权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重大决策
2、相对控制权51%,控制线,绝对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4、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5、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6、临时会议权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7、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8、临时提案权3%,提前开小会
9、代位诉讼权1%,亦称派生诉讼权,可以间接的调查和起诉权(提起监事会或董事会调查)
我们可以把股权分为4大板块:技术股、资金股、管理人才股、资源股。不同类型公司根据4大板块在公司的重要性匹配不同比例的股权。首先要确定的是各种要素的占比的比率,比如资金股占比多少,人力股占比多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签订好:《合伙人协议》、《业绩对赌协议》、《股权退出协议》:
1、《股东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出资和出力情况,避免后期出资不到位或不干活等。2、《同股不同权章程》:可以约定按股权比例分红,但投票权不同,保证公司有一个主心骨。3、《股东退出协议》:公司盈利怎么退出,亏损怎么退出,避免公司股东吃大锅饭不干活。4、《商业机密保密协议》:防止股东身在曹营心在汉,把公司商业机密,技术和资源泄漏。5、《竞业禁止协议》:防止股东出去单干成为公司的竞争对手。
如下是我们常见的股权分配的规则:
第一是人力互补,权责明确。
假如你是擅长市场的CEO,那么你可能要找懂产品的合伙人。
举个阿里巴巴的例子,当时阿里巴巴的研发负责人,是当时全世界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雅虎—最优秀的工程师,叫吴炯。被毛老师邀请过来做CTO,CFO是蔡崇信老师。
同程网创始人,在讲述股权分配中说:“我当时刚刚创业的时候,就分析当时的现状。我擅长什么?我擅长的是市场、销售,包括搭建公司框架。我缺什么?我缺研发的负责人。首先我得找一个跟我能力互补的,我不认识互联网研发圈子里面的人,我只有我的大学同学——学历史的张海龙,就是后来同程的CTO,同程集团的第2名员工。
我为什么要找历史学的同学?因为张海龙虽然是学历史的,但是他自己特别喜欢计算机,在大三的时候他就买了一台电脑放在宿舍里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创业的头3年,他基本上每天都是在办公室里面吭哧吭哧写代码,当然因为他是学历史出身,所以代码水平一开始很一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我们的第一个网络平台才上线。”
在团队中,我们需要找准各自的定位,每个人将自己擅长的发挥到极致,强强联合,明确分工,互不干扰,大家都有自己的空间,自由发挥,这样公司才会逐渐强大。1、谁负责技术?谁负责管理?谁负责市场?2、如果合伙人负责板块出现问题,需要承担什么责任?3、只出钱的投资人要不要参与管理?
第二个是价值观相近。
在找合伙人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深入地去沟通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创业?如何看待家庭?如何看待生活?世界观如何?金钱观如何?
第三个是相互信任。
我们可以看到,在创业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股权调整、利益分配,如果没有一个相互信任的机制,你就算设计出再完美的股权动态调整方案,最后公司也还是做不好,所以相互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个,就是先有共同利益,再有战友情谊。
徐小平曾说过,一个创业团队必须清楚,先有团队的集体利益再有情谊,所有的感情都是在争取公司的集体利益过程中产生的。
1、分红时间:一个月分一次红?一个季度分一次红?还是一年一分?2、分红额度:利润全部分配,还是留下一部分作为公司发展基金?3、分红金额:是按照持股比例分?还是另外约定?4、分红顺序:投资人要不要优先分红,降低其投资风险?5、其他原因:只出力不投钱的合伙人,一定要与结果挂钩,如果躺在股份上睡大觉,是否考虑减少其分红,或者不分红。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是CEO,公司占股60%。你找了一个大学同学来担任CTO,你计划分给他15%的股权。那你要和他讲清楚股权的给予方式:15%股权分三年给予,每一年对应公司业绩目标。如果他是CTO的话,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要完成什么样的研发平台。
如果他完成了第1年的目标,那么你就应该给他5%的股份。第2年又完成了,你就把5%再给他。第3年随着公司平台的上升,他觉得好像没有太多兴趣想退出,怎么办?因为创业之初就讲好的,所以你就把本来该给旧CTO的第3年的5%股权,给到新CTO。
这样的话大家之间清清楚楚,先追求了公司的共同利益,然后在这基础上我们再谈合伙创业的这种情感。
第五,管理规则:
1、合伙创业,一定只能有一个决策人,记住:股权平分,必死无疑!龙多不治水,企业的只能出现一个声音。2、初创企业如何发展?决策快,行动快,掉头快,效率几乎是你的唯一优势。3、明确公司的决策机制,是按照持股比例进行表决,还是按照协议章程进行表决
第六,罢免规则1、股东为了个人利益,出卖公司利益怎么办?2、股东因为个人原因,导致公司陷入重大危机怎么办?3、大股东一意孤行,不听其他股东劝阻怎么办?
第七,一定要先讲清楚如何散伙,再谈怎么样合作。
在创业之初,完全可以先通过章程、合伙协议讲清楚如何散伙,再谈如何合作,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1、管理型股东:要全职,约定目标进入,未达到目标退出2、资金型股东:只投钱不参与经营的不能做大股东,要溢价进入,约定回报退出。3、资源型股东:不能看其拥有多少资源,而是看其资源能为公司转化多少效益,要约定时间、价值周期和对赌条款进入,对赌式退出。4、技术型股东:约定规定时间内通过技术服务能为公司增加多少营业额或节省多少开支,考核进入、达成考核退出。不管什么类型的股东都要做到:进入有条件,考核有目标,退出有机制。
三,创业企业股权分配常见的坑:
1、分工不清晰,决策不清晰。
分工必须要简单明晰初创公司的合伙人一般是三到五个,最合理的架构一开始最好是三个人,相互之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了解清楚各自的特长,工作经历等等,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再好的股权设计合伙人之间沟通和理念不一致会给公司后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创业团队因为合伙人之间的不和最终失败的不在少数,找合伙人一定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
初创公司的合伙人一般是三到五个,最合理的架构一开始最好是三个人,相互之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了解清楚各自的特长,工作经历等等,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再好的股权设计合伙人之间沟通和理念不一致会给公司后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创业团队因为合伙人之间的不和最终失败的不在少数,找合伙人一定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
2、完全按出资份额分配股权
如果纯粹是资合,其他资源在企业经营中不重要,那么按出钱来占股权比例是可以的。但创业企业里,通常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等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考虑到无形资源、人力资本、控制权及对管理层的激励,那就不能按出资分配股权。
外部投资人(天使投资人、财务投资人或产业资本)占大股
对创业企业来说,核心是靠人,如果核心创业者不占大股,会动力不足。另外,就是导致控制权旁落,会引发很多冲突。
避免:50%:50%(老大不明确,没有真正的决策人)65%:35%(两个股东互相博弈)98%:2%(创始人吃独食,小股东没有积极性)合理:70%:30%80%:20%(老大明确,决策速度快)
3,没有设置得权期:
得权期设置为4年,也就是约定了员工必须要在公司工作4年,才能拿到全部的股权,以此来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员工。
4、只提供资源的、不参与经营或兼职经营的占股,甚至占很大的股权比例
创业是需要持续全身心投入的,如果仅提供资源但是不参与持续创业过程,可以考虑按他给带来的收入或利润的一定比例,给他支付佣金,来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如果要给予股权,想通过股权绑定利益,那么占比不应过高,并且明确退出机制。否则,当公司快速成长,估值翻几倍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放弃股权,处理起来就会很困难。
另外,可以考虑在下面的子公司里给予股权,将带来的资源,折合成子公司的“干股”,这样不影响母公司的股权结构。
避免:33%:33%:33%(均分无老大)40%:40%:20%(小股东要挟)49%:47%:4%(小股东绑架大股东,跟谁谁是老大)合理:70%:20%:10%60%:30%:10%(沟通效率高,老大快速决策,二股东+小股东有一票否决权)
5、股权过于平均,缺少带头大哥
比如两个创始人五五开,三个人每人33.3%,这都是经典的创业必分裂的股权结构。即使两个人共同起步,也一定会有一个人在跑步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老大。
比较良好的股权结构是“众星捧月型”,有一个带头大哥,就是核心股东。
避免:25%:25%:25%:25%(均分无老大)95%:2%:2%:1%(创始人吃独食,小股东没动力)合理:70%:20%:5%:5%67%(创始人):18%(合伙人):15%(员工持股)51%(创始人):34%(合伙人):15%(员工持股)34%(创始人):51%(合伙人30%:16%:15%):(15%员工持股)
6、缺少明确的股权分配协议
大多数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创始成员只顾着一起埋头苦干,从不考虑自己的占股,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股份比例。等到了公司日益壮大,前景日益清晰时,早期的创始成员才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