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阶段:自然阶段和自觉阶段
自然阶段是文字的发展完善期,以字体的演变为主要线索。在文字创造与书刻铸造之中,审美意识是自然状态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加强、深化。自觉状态下的书法以风格流派的演变为主要线索。一个时代的书法作品,既反映了作者的个性风格(独特性),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体现着这一时代书法风格的共性特征(一般性)。
两条主线:碑学和帖学
“帖学”概指以崇尚魏晋王羲之、王献之以下诸帖的书派,同时也指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的一门学问。“碑学”概指考订和研究碑刻源流、时代、文辞内容、拓本真伪和书写特点的学问。这两条线相互交融又自成体系。
两个脉络:名家与书手
能够流传至今的名家墨迹都是经过历史筛选的经典,它们体现了当时书法发展的主要潮流和主要贡献。但这并非是古代书法的全貌,那些寂寂无闻的普通书手,才是古代书法文化发展的基石。正是无数不知名的草根书手与书坛名家的合力,才造就了书法人才济济、书艺彪炳千秋的繁荣。
三个高峰:魏晋、唐代、清代
中国书法发展的三大高峰,一是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具有开拓性、奠基性,规隋唐之法,开两宋之意,启元明之态,决定了后世书法的基本走向。二是唐代,书体完备,书家层出不穷,善书者甚众,无不体现出泱泱大国的盛唐气象。三是清代,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可谓书法的复兴时期。
总之,我们的课程虽短,旅行的时空范围却悠长宽博。从刻画符号、甲骨文到当下日新月异的书法创作,纵览了几千年的书法长河;从京城皇宫里的楹联匾额到西北大漠里的简牍帛书,横跨了祖国的南北东西。我们敬佩书写者墨池尽染、勤学苦练的求索,欣赏书法家温文尔雅的内敛或是气吞万里的胸襟气度,惊诧于作品里豪迈恣肆的狂放和古朴优雅、博大深邃,透过千变万化的笔墨点画,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纸间的生命存在。书法文化发展到今天,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令我们无限追思和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