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具有共同使命和责任的多名微友和同仁,共同为AAC行业努力。同时欢迎大家来稿!
3.2位移反应
根据布置在模型房屋楼屋面的位移计和振动台台面的位移计在试验中的纪录,可以得到各种工况下的模型房屋的层间位移角如表3所示。由于底层承受的地震剪力要大于二层、砌体墙的抗侧刚度要大于墙板墙,因此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到模型房屋底层的层间位移角要大于二层,墙板墙的层间位移角要大于砌体墙,这和前面表2中所纪录的模型房屋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是相吻合的。
3.3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为考察墙板和砌块填充墙与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将楼板与墙板的加速度峰值与底座上的加速度峰值相比,得到模型各测点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图7~图10所示为在各种荷载工况作用下模型楼板与墙板X、Y方向动力放大系数的变化曲线。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x方向的墙板墙面还是Y方向的砌块砌体墙面,无论是底层还是二层,在整个试验的各种工况下其加速度放大系数均与相应楼屋面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基本相同。而且结合试验过程的分析,表明尽管在试验后期,随着台面输入加速度峰值增加,墙板墙面和砌块砌体墙面都发生了不问程度的损坏,但墙和主结构之间的连接节点仍然能够可靠工作,墙也没有发生严重破坏,即使墙板和砌体墙承受的加速度峰值达到1.5g~1.9g,各连接节点也没有开裂、破坏,砌体墙也没有严重错位或坍塌。
3.4窗洞
在模型房屋中,砌体墙面上的窗洞口没有进行过加固,主要依靠周边砌筑的砌体以及窗洞项部安装的预制加气棍凝土过梁,显然开洞后的墙体是个薄弱构件。从本次试验结果中可以知道,虽然开窗洞后的墙体容易开裂,但是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达到l/左右时,窗洞仍形状完整,没有发生
严重破坏现象。
在模型房屋的墙板墙面上,底层开窗洞后采用L60×6的角钢进行加固,二层开窗洞后采一80x6mm的扁钢进行加固。从试验结果来看,角钢加固的效果要好于扁钢,当底层层间位移角达到约1/50左右时,角钢加固的窗洞也基本完整.角钢稍有弯曲,但有些没有点焊的角钢与墙板之间的锚固空心钉或铁钉已冒出。当二层层间位移角达到1/50~1/时,加固洞口的扁钢已有比较明显的弯曲变形,没有经过点焊的锚固空心钉或铁钉基本七全部冒出,但窗洞形状仍基本完整。因此根据试验结果,扁制加固窗洞口和角钢加固窗洞口均是可行的,但用角钢进行加固的窗洞受力性能要更
好一些。
4结论
根据上述结果.对钢结构框架外挂伊通墙板和填充砌块振动台试验可得出如下结论:
(1)钢结构框架外挂伊通墙扳和砌体填充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输入0.1g台面加速度峰值输入时保持完好,在0.2g台面加速度峰值输入时有轻微损坏,在0.4g和0.6g台面加速度峰值输入时有明显损坏,但无严重破坏。
(2)由模型动力特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初始弹性阶段,外挂墙板和填充砌体墙对钢结构框架的抗推刚度有一定影响,但随着台面输入振动波加速度峰值的提高,墙板墙和砌休墙的裂缝逐渐扩展,砌体墙或墙板墙对结构的的影响减弱,模型房屋的抗侧刚度很快退化。
(3)墙板与主结构之间的铜管锚连接节点和伊通砌块采用专用粘结剂砌筑的墙体以及L型铁件+PU发泡剂的连接节点经受了强烈震动荷载的考验,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供设计时参考。
(4)由试验结果可以知道,开有窗洞的墙面是抗震薄弱环节。在0.4g台面加速度峰值输入时,窗洞口的加固扁钢有较明显的变形,没点焊的锚固钢钉开始冒出;在0.6g台面加速度峰值输入时,窗洞口的加固角钢稍有变形。说明窗洞采用扁钢加固和角钢加固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角钢加
固要优于扁钢加固。
(5)窗洞处墙板与加固构件之间连接的钢钉是保证窗洞完好的重要环节,试验结果表明,钢钉与加固构件之间没有点焊的往往容易冒出而失效,而采用点焊方法能够在较大层间位移变形时保证墙板与加固构件仍能共同工作。
——作者供“同济品质加气”专稿——
程才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