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深度学习有五个特征。第一就是联想与结构。学生用联想的方式去回想它已有的经验。这个观点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知识能力,来源于学生的经验,而不是教师或别的人,传授给他概念。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动物界,动物生下小宝宝以后,带着小宝宝去生活。我们按人类的思维和观察来说,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不可能用话来告诉小宝宝怎么去生活,怎么去躲避天敌。它们只能让小宝宝在实际生活中,跟随妈妈或者爸爸去体会,去生活。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教自己的小宝宝说火特别烫,容易伤到人,但假如你只给这概念,他是没有什么体会的,你必须亲自让他感受那种温度,然后他才会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假如大人剥夺了小孩子亲自体验生活、掌握一手的资料的过程,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的机会和能力。这有孩子有了这样切身的体验,那么将来学到火热、火红、像火一样炽热等词,他才会有真切的体验。同样,假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母爱、父爱、亲人之爱,那么他在文章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爱,也是没有什么深刻感知的。由此可知,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足够的感知过程,训练他细腻的感知能力,对于他将来健康的生活、积极的处世有极大的帮助。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获知了许许多多的一手体验,就像是在仓库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金银财宝一样,那么将来他可以利用这些宝藏,去实现他自己的人生梦想。因此,在婴幼儿发展阶段,单纯的给他读儿歌诗歌,虽然有一定价值,但是不如领着孩子更多地到大自然中间去,到各个活动场所去,让他去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但是人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说教,尤其喜欢对不谙世事的小孩子说教,告他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其实我们静心思索一下,这些说教能否真正的说到孩子们心里面去呢?比如,现在国家一再提倡要节约粮食,但是有几个孩子真正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这粮食是怎么产生出来的,他们对这个过程没有切肤的体验。那么你让他去珍惜粮食,不要去随便的丢弃吃剩食物,他们怎么会真正地自觉自愿地去贯彻执行呢。因为粮食、珍惜粮食,都只是停留在概念水平上而已。由上可知,深度学习其中的一个框架,就是要多给学生以积累的机会,让他去真正体验生活,然后才可能去在今后的学习中唤醒他的,记忆唤醒他的体验,然后才能深入的体会。人类文明传流传下来文字背后的深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