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Works中一群资深技术领导组成的ThoughtWorks技术顾问委员会(TAB)创建了该雷达。他们定期开会讨论ThoughtWorks的全球技术战略以及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趋势。这个雷达以独特的形式记录技术顾问委员会的讨论结果,为从开发人员到CIO在内的各路利益相关方提供价值。这些内容只是简要的总结,我们建议您探究这些技术以了解更多细节。
这个雷达是图形性质的,把各种技术项目归类为技术、工具、平台和语言及框架。如果某个条目可以出现在多个象限,我们选择看起来最合适的象限。我们还进一步将这些技术分为四个环以反映我们目前对其的态度。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全部技术雷达详细内容!
本期四大主题 崛起的中国开源软件市场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在态度和政策发生转变之后,包括阿里巴巴和百度在内的众多大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发布开源框架、工具和平台。中国软件生态正伴随着经济扩张而加速成长。从这个巨大而繁荣的软件市场向GitHub等开源网站发布的开源项目的数量必将持续增多,质量也将持续提高。中国企业为何热衷于将他们的众多资产开源出来?与硅谷等其他活跃的软件市场一样,各个企业对开发人员的争夺十分激烈。仅仅提升薪酬水平是不够的,让聪明的开发者一起在最前沿的开源软件上共事才能够持续激励他们,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则。我们预期主要的开源创意会继续保持README文件中先有中文版后有英文版的趋势。
容器编排首选KubernetesKubernetes及其在许多项目中逐渐增强的主导性推动了大量雷达条目的更新,以及更多的讨论。似乎软件开发生态系统正在Kubernetes及其相关工具的周边稳定发展,以解决有关部署、规模化和容器操作这些常见问题。诸如GKE,Kops和Sonobuoy这些雷达条目提供了托管平台服务和工具,以改善采用和运行Kubernetes的整体体验。事实上,它具备用一个调度单元来运行多个容器的能力,可以让服务网格(servicemesh)和能够实现端点安全的sidecar得以实现。
Kubernetes已经成为容器的默认操作系统——许多云提供商已经利用其开放的模块化架构来采用和运行Kubernetes,而它的工具则可以利用其自身开放的API来访问诸如负载、集群、配置和存储等功能。我们看到更多的产品正在把Kubernetes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使用,使其成为继微服务和容器之后的下一个抽象层次。更多迹象表明,尽管面临分布式系统固有的复杂性,开发人员仍然可以成功地驾驭现代的架构风格。
成为新常态的云技术本期技术雷达讨论中的另一个普遍性话题,无疑是近期的“多云”天气。随着云提供商的技术能力越来越强大,且可以提供同样好用的功能,公有云正在成为许多组织中新的默认选择。当启动新项目时,许多公司已经不再问“为什么放在云端?”,而是问“为什么不放在云端?”。诚然,某些类型的软件仍然要在公司内部私有地部署,但随着价格的下降和功能的扩展,云原生(cloud-native)开发的可行性越来越高。尽管主要的云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的基本功能都很相似,但它们也都提供了一些独特的产品特性,以针对特定类型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差异化。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公司通过“多云”(Polycloud)策略来同时使用几个不同的云提供商,从中分别挑选最能满足其客户需求的平台专业能力。
各方对区块链的信任稳步增强尽管加密货币市场仍然处于混沌状态,我们的许多客户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的需求。雷达中的一些条目展示了区块链相关技术运用的成熟度,它们使用各种新技术和编程语言并以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实现智能合约。区块链解决了“分布式信任”与“共享且不可篡改的账本”这些老大难问题。如今,许多公司正致力于增强其用户对将区块链作为系统的底层实现机制的信心。许多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分布式信任”问题,我们期待区块链技术能持续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技术 轻量级架构决策记录很多文档都可以被高度可读的代码和测试取代。然而,对于演进式架构来说,记录某些设计决策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未来的团队成员理解,也有利于外部监督。轻量级架构决策记录是一种用于捕获重要的架构决策及其上下文和结果的技术。我们建议将这些详细信息进行版本化,而不是wiki或网站,这样所记录的内容就可以和代码保持同步。对于大多数项目,我们没有理由不采用这种技术。
将产品管理思维应用于内部平台过去12个月里,我们注意到对数字化平台这个主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