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粥左罗老师《学会成长》书中第四个思维——借势思维,学习一下。
借势思维:框架大于勤奋,所有的成长均需借势。
为什么我感觉读别人的书,条理非常清晰,逻辑非常明白。层层递进,很有说服力呢?嗨,差距真的很大。
我恨不得既学到其中的思维,又学到写作的方法,是不是有点太贪心了,哈哈。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力量总归有限。要想完成更大的目标,就需要有借势思维。
借一切可以假借的势能,来为自己添砖加瓦。而所借的势能越大,就越能加速和放大自己的发展。
雷军40岁生日的时候和他的旧友喝酒聊天,在总结自己的前40年时,他说了一句话:人一定要借势而为,千万不要逆势而动。
由此诞生了他著名的飞猪理论——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雷军其实早年得志,年纪轻轻就成为金山公司的总经理。
但是后来,刘强东,马云,马化腾。一个个都趁势而起。远远地把他甩在了身后。
他在总结反思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本质上不在于你有多强,而在于你所拥有的势能有多强?
于万仞之上推千斤之石,只需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推得动,而它滚动下来的力量,大得超乎想象。
01框架大于勤奋。其实着重点在于借行业发展和产业的势,借周围环境的势能。
举了经纬中国张颖的例子。
聚焦于中国,就是借助于中国产业发展的势能。
借助中国经济的腾飞,他投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公司,包括陌陌、瓜子二手车、饿了么、滴滴等。
再从公司的发展,转而引申到个人的发展。
也就是说个人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势能,也需要有框架。
这里举了,摩拜单车,胡玮玮的例子。
胡玮玮在做摩拜单车之前的10年,她把自己放在一个传统的下沉行业,10年月薪也才达到1万块。
在做摩拜单车之后,三年就财富自由。
她借助了互联网的势头,也借助了一线的投资机构的势能。
02借助势能就是全面优化框架。那么,具体可以借哪些势能,优化哪些框架呢?
第一个是城市发展。
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的小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信息环境当然不可相提并论。
第二个是产业发展。
你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这个行业的未来是在上升还是下降?
把自己放在上升的行业经济体中,所得的势能当然是大于下降的行业的。
第三个是圈子。
你所在的圈子,圈子当中的人如果能力都很强,都是各个方面的顶尖人物,耳濡目染,你也不会太差。
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吗?你是你周围五个人的平均值。
圈子里的人背后都有资源,如果你能为他们提供价值,你也会拥有调动他们资源的能力。
第四个是公司。
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也会放大你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
你能见到的人,能链接的人脉,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所在的平台。
第五个是老板。
跟对了老板你就成功了一半。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借别人的什么势。
一个是别人的知识。
一个是别人的资源。
一个是别人的经验。
我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去买别人的课程。
一方面也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知识。同时我也链接到了他的圈层和他的人脉资源。
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投资,这种钱是非常值得花。
相比有些人一年几万几十万的费用。我对自己的投资还是偏少的。
在未来的3到5年,我应该要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03修炼个人能力以及借助势能哪个重要?哪个先?哪个后?
我觉得没有先后顺序。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相互促进。
既要修炼个人能力,也要把自己放在有巨大势能的经济体中。
事实上雷军、张颖等他们的个人的能力都是很强的。
雷军,以劳模著称。
工作不知疲倦,年纪轻轻就当上金山公司的总经理,个人能力不强吗?
个人的能力越强,认知的层次越高,就越能看清楚哪些机会是更好的,哪些行业是向上走的。
个人的能力越强,你周围的圈子也会越强,你也能够借助他们的资源,为自己服务。
个人的能力越强,你越能进入更好的公司,拥有的机会才会越多,选择更好机会的概率也就越大。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一样,你借助的势能越多,个体的发展就越快,一年抵别人三年。
所以这两者都不可偏废。要同时具备兼备。
今天是日更第/天,早起阅读写作第43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