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名师点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抓住重点复习,成绩斐然
我们经常说复习是一个把书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整个高中时期的学习内容量很大,知识点分散,而知识体系就像用个个抽屉把各个散乱的知识点分门别类、有序摆放的过程,就像中医的药材柜,装进去再贴上一个标签。而考前复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把书再看一遍,这时候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看一遍自己总结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字数不多但提纲挈领。我高考前两天把各个学科自己总结的体系看了一遍,这样就在很短时间内快速熟悉了一遍所有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大家可以从两个层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是知识层面,需要在复习时把书中内容整理成体系;另一方面是应试层面,针对试题总结一些套路和技巧,把知识点具体总结到题目中,形成一个答题的体系。下面我就从这两方面具体介绍一下:
一、如何把书上内容整理成体系
高考重在回归课本,除了需要把书上的重点内容都认真地读熟并记下来,更重要的是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死记硬背。
以历史学科为例,历史最重要的顺序就是时间,我们需要整理每个历史阶段的大体框架,明确每件事的背景、经过、影响和时代特点,并做一张大事年表明确中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重点就是把书中大的文字分类,确切地说就是时代背景、事件经过、改革内容和影响评价,然后每一方面又分为几点,比如背景常常分为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导火线这几个部分。也就是说,要把书上大段的文字分类填充到一个模板里,方便理解和记忆。
我觉得复习历史可以先追求“面”,然后“线”,最后“点时间充裕的时候,先把各种各样的史实记全,这是“面”。每个重要的知识点都可以展开形成一个面,每个历史阶段也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方面,然后将这些历史知识完善到自己知识体系框架里。
大家都知道,背史实方面的知识时,时间观念很重要,我们就可以以时间为主线,建立知识体系。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不同课、不同书之间完善自己的时间知识体系。有的时候属于这一课的历史时间段或逻辑链条的内容是在别的课被提到,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
“线”是主干,它纵向地研究某一事物的发展,横向地比较两个事物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从成成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改革的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等。建议大家用表格的方式呈现,这样对比清晰,又有助于深入理解。
“点”是核心问题的知识集合,就是专题。高三时候,老师给大家讲许多个专题,复习并整合学过的知识点。比如“城市”这个点,就包含了中国史、世界史的不少内容,还可以用地理、经济知识进行思考,根据这些史实你能得出来什么结论?虽然自己的想法很可能不是考试时所要考查的,但我觉得思考一些历史现象非常有意思,这样就很轻松地把知识又记了一遍。
而政治、地理这样的学科本身包含的知识就非常有逻。自己列框架图的时候,可以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课本的顺序进行。比如经济生活,我们课本的第九课“市场经济”显然是经济学最基础、最主干的部分,第一课的货币是更细化的概念。根据自己的逻辑重组遍这些知识,你会发现有时候答题的思路会更顺畅。
整理知识体系是复习时边看书边进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看着书整理出一个体系,按照这个体系把知识点背下来,然后合上书,在自己准备的本子上把体系默写下来,再把知识点填充进去。这样可以快速地巩固所学,也能将写下的知识体系作为日后复习的重要材料。
二、如何整理答题的体系
把书本上的知识整理成知识体系能帮助你更系统地掌握知识内容,而试题的解答也有其套路和技巧。做好基础知识积累是第一步,总结答题模板体系是一个提分的过程。通过归纳题型,明晰每一类题有什么常规的答题思路,然后再在做题的过程中补充,让自己的体系越来越完整。
建立答题的体系,也就是要通过大量题目总结出一些答题的套路当做完几套题后,按照题的类型或者问题将类似的三五道题放在一组把这组题的答案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记住,只看答案!把答案中共性的点用另一个颜色的笔标出来,把共性的或相近的内容总结出来,就是这道题的模板,以后遇到其他类似的题可以试着套用,后期有新的发现,也可随时往模板里加。
建议多研究试卷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上的题。虽然解答题每年都有创新,但考査的仍然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要仔细研究每个要点的给分情况,明确答题的思路,把题目中的事件按原因、经过、影响的顺序理清逻辑,把题目的信息用全,总结的时候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要总结特点、趋势、关系等,站在上位概念上考虑问题。
记住,最好自己动手整理模板,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体系都是不同的下面我举个政治方面的例子。
必修一经济学:
①答题时一般从多个主体(消费者、劳动者、生产者、投资者)多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考虑问题。
②多考虑一些经济模型,从这些方面人手:效率公平,风险收益,成本一一回报等。
必修二政治学:
①多主体!比如,党+政府+人大+社区+公民。不管题目怎么问要没有明确主体都要多主体作答!
②没有限定的时候不要只答国内,还要考虑国际那一单元的内容。比如问政府该如何做,你可能就要想到这时候我是不是应该答最后了。
③有时候要学会打破经济学、政治学等之间的界限,比如问政府如个单元的内容了。
何做,涉及经济建设职能的时候,可能你就需要把必修一里关于财政的知识也一起答上;问政府文化职能的时候,你就得答上文化生活里面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这里就是举几个简单的点,像这样总结性的答题模板,自己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这是应试技能提升的重要方法。抓住题目中的共性,争取一道题会了,这类题都会了。
总之,高三复习要学会总结,在看书的过程中总结知识体系,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答题思路,建立答题体系,提高答题效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