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田水到渠成/
只要剩最后一束光
就不惜一切
作为新传学子
我们不仅要掌握
新传经典理论
更要紧跟时代
了解经典理论的发展与变化
这也是近年来
各大高校的高频命题点
每周一
田心都会带大家进行
「经典新学」
在回顾新传经典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经典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
帮助大家巩固基础不断提升
“框架”(frame)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人类学家G.贝特森于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中。不过,对新闻框架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社会学家E.戈夫曼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在这部著作中,戈夫曼明确为框架做出了这样一个定义:“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框架有双重含义:第一,框架(frame)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第二,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framing)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
框架的概念可区分为“个人框架”和“组织框架”。个人框架,指每个人在“关于存在、发生和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持续不断的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组织框架,指一个组织信息处理的认知结构或定性准则,根据这种认知结构或这些准则对信息处理的结果,则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该信息性质的基本判断及其动机、立场、倾向和态度。
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mediaframe)和“新闻框架”(newsframe)两个学术概念。媒介框架即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研究,则成为新闻框架。
(其余基础知识请结合《传播学教程》或田心「重点笔记」学习,在此不做更多呈现)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框架
(此部分需理解并记忆关键词)
一、传统新闻框架的消解
媒体的新闻框架,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受众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美国传播学者恩特曼认为,框架涉及选择和凸显,框架即对感知现实某些侧面的选择,从而使得这些层面在传播文本中更为显著。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框架出现一定的消解。新媒体上的受众非常分散,论坛、微博等变成了一类新兴的传播渠道,而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所设定的框架。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消解了一部分传统新闻框架的力量,以往传统新闻媒体设定的框架变得模糊,传统媒体所想要凸显和隐藏的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变得更加困难。
二、传统新闻框架消解的原因
(一)媒介使用习惯的改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偏好使用新媒体。媒介使用习惯的改变使得人们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