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框架 >> 框架介绍 >> 正文 >> 正文

框架思维没有框架,再多的知识只是信息量的

来源:框架 时间:2022/4/11
香蕉皮治疗白癜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6/9110448.html

作者

陈后圣

来源

陈辞令

ID

CCL-00

前段时间,社群内有伙伴问我:

老师,我总感觉自己的读书方法不对,前面读后面忘,读的时候好像收获满满,可时间一长,除了书名和几个概念外,书里面的知识完全回忆不起来。长时间这种状态,甚至会有种浪费时间的感觉。《陈辞令社群》

这个问题,好像很普遍。

这就好比,满桌都是珍珠,但就是没有串起珍珠的那条线,再多的珍珠都没法成为项链。

怎么办?

四个字:构建框架。

01什么是框架

混沌大学有句黑话: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

到底什么是思维模型?

有人说,是复杂的学科知识,也有人说,是思维方式。

我觉得这些都不准确,我认为:

思维模型其实就是一种人造框架,其主要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快、更全面地认识事物,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这么说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

很多人都有参加朋友婚礼的经历,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婚礼中最不愿意经历的事情,就是被点名上台发言。毕竟,当着几百人的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心应手。

但也有一些人,好像天生就是为这种场合而生,一上台就是舌灿莲花、叽里呱啦。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提前打好了草稿,还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大脑里埋下了一个框架而已。

在婚礼中的发言,非常实用的一个框架叫做“赶回猪”。

感(赶):表示感谢;

回:回顾过往;

祝(猪):表达祝福。

在这个框架的加持下,他们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具体的信息就可以了。

比如下面这种:

感谢两位新人邀请我来参加他们的婚礼,更感谢主持人给了我一次上台发言的机会。

回顾这一路走来,他们有欢笑,有难过,作为好朋友的我很荣幸见证他们的爱情。

我祝愿他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同时也祝福在场的朋友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这个框架,除了婚礼场合,在新员工入职发言、公司年会被邀请上台等等很多场合是可以通用的。

这就是框架的力量。

没有框架,再多的知识知识信息量的堆砌,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到 ,甚至无处安放。

02构建框架的两种方法

从大的方面来说,构建框架有两种方法:直接用别人的框架、自己创造框架。

前一种方法,对个人的资源检索能力要求较高,后一种方法,对个人的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较高。

这两种方法,各有适用的场景。

对于比较成熟的事情,可以直接用别人的框架,比如如何沟通、如何进行行业分析等。

对于更加个性化的事情,可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尝试自己创造框架。

我分两个部分,逐一解释。

03借用别人的框架

为什么可以直接借用别人的框架呢?

这里面默认假设有两个:

第一,我们所学习的东西大部分被前人研究过了;

第二,这些人的研究成果远远在我们之上。

换言之,大部分框架其实都可以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

具体方法,我分为三种,分别是请教牛人、看书、资源搜索。

方法一请教牛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教牛人,是获取某个专业领域知识框架最直接的方式。

这里面有三个难点:

不知道领域内的牛人是谁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与牛人面对面的机会

不会提出好问题

怎么办?

我们一个个看。

第一,不知道领域内的牛人是谁。

比如,如果你想提升沟通能力,我如果问你:这个领域,谁是真正的牛人呢?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很好回答。

这时候怎么办呢?

我个人习惯的做法是上当当或京东图书栏目,直接搜索对应的关键词,筛选评价数前5的书,然后按图索骥,先找到作者,再去找作者的其他作品。

比如,以当当为例,搜索关键词“沟通”评价数前5的书如下:

这么一整理,对“沟通”领域的牛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了。

第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与牛人面对面的机会。

这个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解法其实不复杂。

一方面,有这个机会,就一定要抓住机会。

另一方面,没有机会,就通过研究牛人的作品去获取他们的知识框架,作品不仅仅是书,还包括牛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0.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