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框架 >> 框架发展 >> 正文 >> 正文

家长普遍接受的研学旅行是什么样子

来源:框架 时间:2022/6/8
研学旅行这个词,这两年你一定不会陌生,无论是各大旅游机构的热推线路、培训机构的冬夏令营,还是新闻媒体的字里行间,“研学旅行”都被广泛提及。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再到年12月,四川省教育厅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研学旅行”再一次从政策层面走进学校教室,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之前,与家长们探讨了“研学旅行有没有必要?”、“研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有何影响?”等问题,在家长群中引起很大反响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在只经历过“春秋游”的家长看来,理想中有价值的研学旅行该是怎么样的?实际中的研学旅行又体验如何?为此,专门访问了几位家长。陈女士(孩子2年级):我家孩子因为年龄还太小,想让她再稍微大点再参加类似的研学旅行,不过身边倒是已经有不少朋友让他们的孩子尝试走出去,从他们的反馈来看,有认为好的,也有认为没啥用的。在我看来,研学旅行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多让孩子出去走走,去更大的世界开眼界、长见识,对他们的世界观的培养来说,还是会很有帮助。不过,真要让她以后参加研学旅行,我肯定要着重考察研学的主题、线路等,我认为一趟有价值的研学旅行在于主题明确、线路清晰,每到一处,都能打开孩子新世界的大门。沈女士(孩子初二):我家的孩子出去不多,但庆幸的是,每一次出去都还是挺有意义的。目前,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我让她参加了一趟主题为“重走长征路”的研学之旅,在贵州遵义,孩子重访了当年的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地方,用脚步还原了当年的长征路,还体验了相关的红色教育主题课程,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所以,我认为,一趟有价值的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课程教育,孩子不能光看一看新鲜就完了,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参观中形成自己对历史、对社会的见解与认识。王女士(孩子初三):因为到了升学季,孩子这两年出去参加研学旅行的时间在逐渐减少,回想前几年的研学之旅,有的虽然还是摆脱不了‘春秋游’的大框架,但有的还是很有意义,比如我们去了成飞的研究基地、去了汶川的地震博物馆等等,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有非常专业的老师给孩子们进行上课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的知识,体验过这样的课程后,孩子自己也觉得非常有意义。如今总结过去的几次研学旅行,我发现,每一次有价值的研学旅行跟其他毫无意义的春秋游想比,总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去的地方都是高端的科研场所、博物馆、工厂基地等,孩子在看的同时,最好能亲手进行实践。二是在研学的过程中,专业的老师在里面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会在零散的参观体验形成固定的知识框架传输给小朋友,让他们对这次研学之旅印象深刻。李先生(孩子五年级):研学的确是近两年才火起来的,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的孩子也在参加类似的研学之旅,受他们的影响,去年,我花了4万让孩子去参加了某培训机构的美国名校研学之旅,结果大失所望,孩子回来后,给我展示了一张张在名牌大学门口的合影照,但对学校的历史和特色却语焉不详。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对名校有了亲近感,还表示要报考麻省理工学院。但这趟所谓的研学之旅其实也是典型的花钱旅游,跟研学还差得远。我认为真正有价值的研学不仅要帮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让他们真正在这个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并对他们品质塑造有了更加深刻的帮助。在访问中,“主题、线路、教师、品质、见识”等词语被家长们反复提及,成为家长们认为的“有价值的研学之旅”所必备的要素。在将随机访问的30位家长所提到的热词进行一一整理后,总结为,家长们所普遍接受的研学旅行应该是:主题明确、规划科学、师资匹配、花费合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塑造品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6.html